智研咨詢網訊:
內容提示:伯克希爾哈撒韋已經有20%的資產在能源行業,繼續向這個方向擴張,同時幫助一下集團內部的小兄弟也許是個出路?
陳凱豐為紐約大學客座教授、紐約某宏觀對沖基金聯席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。他此前曾擔任Amundi資產管理公司另類投資聯合主管,摩根斯坦利對沖基金投資團隊基金經理。他在90年代末在國家開發銀行從事國際金融工作。本文來自紐約金融論壇,僅代表其個人觀點,不代表任何機構意見。
巴菲特作為投資界的巨匠,成就絕對是毫無爭議的。但是,人無完人,他的投資軟肋在哪里?在航空業。你猜到了嗎?陳凱豐回顧并分析了巴菲特的這塊軟肋。
以下內容來自紐約金融論壇,作者陳凱豐。
上周一(2015年6月1日)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全資子公司Netjet航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辭職,這個事件應該是預期之中的,但是仍然是巴菲特旗下公司的一個負面事件。巴菲特作為一位投資界的巨匠,他的成就絕對是毫無爭議的。但是,人無完人,他的投資軟肋在哪里?
巴菲特曾經有過一個“授權的傳記作家”名叫愛麗絲·施羅德(AliceSchroeder)。她曾經是摩根斯坦利的保險行業分析師,后來被巴菲特看中,授權她“無限制”接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所有檔案。巴菲特曾經告訴她可以寫任何東西,不需要他的批準。她在奧馬哈潛心兩年后寫出了巨著《Snowball/雪球》。電視系列紙牌屋里面總統和他的傳記作家反目為仇,這個也發生在真實世界。因為《雪球》的寫作和出版,巴菲特與這個美女分析師/作家鬧翻。
施羅德女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,談到巴菲特的投資弱點。第一個就是對于航空業的投資,巴菲特基本是完敗。巴菲特自己說過多次,“在過去的100多年,全世界投資于航空公司的投資者們的業績慘不忍睹”。他還指出過“航空公司的股票是投資者的價值陷阱”。為啥巴菲特說起這個?
1989年,USAir收到并購的威脅,于是這個航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向巴菲特求救。他飛去了奧馬哈,和巴菲特吃了一頓牛排。吃完牛排,和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巴菲特救助高盛的模式一樣,巴菲特不愿意直接買股票,而是購買了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,大概合計9%的美國航空公司股票。按照媒體的報道,巴菲特買入后,這家航空公司的股票開始了漫長的下跌過程。等了幾年,拿了一些股利后,巴菲特清倉止損走人。后來巴菲特繼續有不少航空公司的股票投資,基本上都是虧損。當然現在他的最大的頭疼是Netjet.
Netjet是一家傳奇性的公司,目前擁有超過650架私人飛機,在全世界各地運營。1964年由李梅將軍(CurtisLeMay)等人創辦。李梅是美國戰略空軍的奠基人,奧馬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總部附近就是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,有個博物館對外開放,里面有關于李梅將軍的生平介紹。李將軍退休后,發揮余熱,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務航空公司Netjet.
巴菲特在1995年開始成為Netjet的客戶,對于這個公司的服務非常滿意。于是他就按照他的習慣,在1998年把公司全資買入。當然這個公司在世界上的商務客機領域還是數一數二的公司,相對來說也有一定的“護城河”。此次投資,可以說巴菲特違反了他以前的承諾,不再投資航空公司。
當然這個也不全部是巴菲特的問題。航空業是個高周期性的產業,低利潤,而且杠桿率非常高,同時最大的成本燃油價格經常巨幅波動。美國所有的航空公司,包括美利堅、聯合、三角洲等都有過破產保護、股東價值清零的記錄。還有很多著名的航空公司比如泛美航空公司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。紐約的地標性建筑,位于中央火車站上面的MetLife大樓,曾經就是泛美航空公司的總部大樓,頂上的標志曾經是PanAm。歐洲的大多數航空公司基本都經過破產,政府注資,可見航空公司的經營不易。巴菲特自從買入Netjet后就是頭疼不已,在他的年報里面也提及在2009年公司接近破產,靠著伯克希爾注資19億美元才維持過來。
巴菲特作為投資界的巨匠,成就絕對是毫無爭議的。但是,人無完人,他的投資軟肋在哪里?在航空業。你猜到了嗎?陳凱豐回顧并分析了巴菲特的這塊軟肋。
以下內容來自紐約金融論壇,作者陳凱豐。
上周一(2015年6月1日)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全資子公司Netjet航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辭職,這個事件應該是預期之中的,但是仍然是巴菲特旗下公司的一個負面事件。巴菲特作為一位投資界的巨匠,他的成就絕對是毫無爭議的。但是,人無完人,他的投資軟肋在哪里?
巴菲特曾經有過一個“授權的傳記作家”名叫愛麗絲·施羅德(AliceSchroeder)。她曾經是摩根斯坦利的保險行業分析師,后來被巴菲特看中,授權她“無限制”接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所有檔案。巴菲特曾經告訴她可以寫任何東西,不需要他的批準。她在奧馬哈潛心兩年后寫出了巨著《Snowball/雪球》。電視系列紙牌屋里面總統和他的傳記作家反目為仇,這個也發生在真實世界。因為《雪球》的寫作和出版,巴菲特與這個美女分析師/作家鬧翻。
施羅德女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,談到巴菲特的投資弱點。第一個就是對于航空業的投資,巴菲特基本是完敗。巴菲特自己說過多次,“在過去的100多年,全世界投資于航空公司的投資者們的業績慘不忍睹”。他還指出過“航空公司的股票是投資者的價值陷阱”。為啥巴菲特說起這個?
1989年,USAir收到并購的威脅,于是這個航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向巴菲特求救。他飛去了奧馬哈,和巴菲特吃了一頓牛排。吃完牛排,和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巴菲特救助高盛的模式一樣,巴菲特不愿意直接買股票,而是購買了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,大概合計9%的美國航空公司股票。按照媒體的報道,巴菲特買入后,這家航空公司的股票開始了漫長的下跌過程。等了幾年,拿了一些股利后,巴菲特清倉止損走人。后來巴菲特繼續有不少航空公司的股票投資,基本上都是虧損。當然現在他的最大的頭疼是Netjet.
Netjet是一家傳奇性的公司,目前擁有超過650架私人飛機,在全世界各地運營。1964年由李梅將軍(CurtisLeMay)等人創辦。李梅是美國戰略空軍的奠基人,奧馬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總部附近就是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,有個博物館對外開放,里面有關于李梅將軍的生平介紹。李將軍退休后,發揮余熱,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務航空公司Netjet.
巴菲特在1995年開始成為Netjet的客戶,對于這個公司的服務非常滿意。于是他就按照他的習慣,在1998年把公司全資買入。當然這個公司在世界上的商務客機領域還是數一數二的公司,相對來說也有一定的“護城河”。此次投資,可以說巴菲特違反了他以前的承諾,不再投資航空公司。
當然這個也不全部是巴菲特的問題。航空業是個高周期性的產業,低利潤,而且杠桿率非常高,同時最大的成本燃油價格經常巨幅波動。美國所有的航空公司,包括美利堅、聯合、三角洲等都有過破產保護、股東價值清零的記錄。還有很多著名的航空公司比如泛美航空公司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。紐約的地標性建筑,位于中央火車站上面的MetLife大樓,曾經就是泛美航空公司的總部大樓,頂上的標志曾經是PanAm。歐洲的大多數航空公司基本都經過破產,政府注資,可見航空公司的經營不易。巴菲特自從買入Netjet后就是頭疼不已,在他的年報里面也提及在2009年公司接近破產,靠著伯克希爾注資19億美元才維持過來。
巴菲特作為大資本家,他是需要回報的。我相信他對于Netjet的管理層施加了不少壓力提高業績。這樣的結果就是勞資關系緊張,最近幾年在巴菲特年會期間,Netjet的飛行員工會都會在會場門口游行示威,抗議被剝削。今年在奧馬哈,飛行員工會更是變本加厲,從凌晨4,5點鐘就開始抗議,一直鬧到傍晚會議結束。這個不但被來自全世界的4萬多投資者看在眼里,也是媒體的焦點之一。不少媒體在報道年會的時候都會提及“巴菲特旗下公司的勞資糾紛云云”。而且在第二天巴菲特主持的長跑期間,Netjet的飛行員工會雇傭了一家飛艇在天上拉橫幅,抗議管理層。這樣的事,對于巴菲特重視個人形象的,一定是個非常惱火的事。果不其然,會議結束后一個月的上周一,Netjet的首席執行官辭職。
很有意思的是,在2014年的股東大會上,有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提問巴菲特,對于在中國投資的計劃。他思考以后,答復伯克希爾公司在中國最大的機會就是Netjet,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,富豪階層的增加是私人飛機用戶的潛在群體。他的能源,食品,金融等等的投資都沒有提,說到中國,唯一的答復是Netjet,這個令人深思。
回到這個巴菲特的投資軟肋——航空業,下一步他會如何處理Netjet這個燙手的山芋?私人飛機業務的競爭激烈,靠提高價格來提高利潤率和股東回報估計很難。成本控制上,人力成本在飛行員工會的長期抗議的壓力下,我認為很難壓縮,而且新的首席執行官上臺后,也沒有這個膽量去砍人工成本。運營成本里面,油料成本應該是個很大的一塊。降低燃料成本是一個可能性。作為比較,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三角洲航空公司已經買下了不少煉油廠,現在做到他們的燃油需求的50%是公司自身的煉油廠提供。三角洲航空公司還有計劃進軍石油產業的上游,買入油田來繼續“控制自身的命運”。有這個成功的例子,其他航空公司也都躍躍欲試,參與到能源產業鏈里面。